全国免费服务热线:0791-88153882    
爱房网 > 新房中心 > 众说纷纭 > 正文

这是一个雾霾都比房价公平的时代

2017-12-11 13:53:07 Vista看天下 我要评论 |

【1】

  来自十年后的枷锁

  所有人都在讨论房价,每个人都在焦虑不安,每一轮关于房价的舆论都会掀起话题风波,可有这样一个细节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真正让人下定决心离开北京的,往往不是那高得吓人的房价和糟糕的天气,而是用钱买不到的东西。

  这一次的讨论,源头是知乎上那条《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的高票答主,北大本硕博毕业、走科研路线的学术精英,不是负担不起房子,而是因为户籍上的劣势,任凭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孩子排到那个学区入学的前列。

  一走了之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从来不是个例——对于很多当了父母的北漂来说,这都会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马上就要离开了,原因和好多人一样。我有小孩儿,没有户口。即使有钱,能上四五千一个月的幼儿园,即使有钱,能交得起二三十万的上小学赞助费,即使再有钱,也实在搞不定初中高中的回原籍考试。在习惯了北京的素质教育后,回去跟以考分为标准的孩子PK,难道要找死吗?”

  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的第二天,李明带着妻儿回了家乡,此前他是一名保险理财专员,已经在北京“漂”了七年。

  天价的房子,严重的雾霾,这些靠拼搏一下、忍一忍,好像怎么都能柳暗花明,可是唯独被户籍卡住的入学资格,成为压垮北漂父母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推测一下,那篇《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里提到的离开北京的事业有成的精英,能让他们放下基业、人脉和感情离开的也决不仅仅是经济压力。

  对于钟情于北京的外地人来说,北京有各种各样的吸引力,但这些在孩子的教育需求面前,都不是真正的刚需。自己经受过的,决不想让孩子重来一遍;自己来之不易的,一定要让孩子顺顺利利就能得到。

  在这种大环境的明示下,初为父母、甚至还没到那个阶段的年轻人神经紧绷,一切为房、为户口打算一点也不奇怪。找工作要找能解决北京户口的,买房说什么都得趁早,好留出房价上升的空间,期盼等孩子教育问题真的需要落实的那一天,自己已经一套换一套、一套换一套,给孩子换来了一张小学的入场券。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现实就是这样——很多年轻人从步入社会伊始就主动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哪怕希求的只是五年后、十年后的一个可能性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我独身主义,我选择丁克,我四海为家,就不用被这些十年后才生效的门槛牵绊。的确,这是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的想法,但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大多数人依然拥有最朴素的观念,就是渴望家庭和孩子,想有自己的房产,想过最传统的安稳生活。

  这些普通人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但他们面对这个疯狂的旋涡,似乎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

  【2】

  比房价更不公平的

  房价固然荒唐得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你希冀的正常生活,用钱都换不来。

  说来惭愧,作为北京人的作者的经历正应了那句话:户口的作用不是让你有多大的幸福感,只是防止你跌入不幸的深渊。如果不是去看了、去听了,没有被户籍问题卡过的本地人很难了解到这道无形的壁垒会有多碍事。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对策的结果往往是一场魔幻现实主义。

  比如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那些无法放弃工作返回老家、但又需要让孩子上学的北漂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圈”。

  尽管河北高考也是个大坑,可是家长为了保证家庭的完整性,做了这样的选择,哪怕孩子很小也不得不寄宿,过着每周往返100公里的双城生活。

  有人说,北京户口只是对处于某种收入段的人有用。“在你收入连房子都租不起的时候,它没啥用;在你刚好能付得起一套房子的首付的时候,它很有用;在你可以别墅随便买的时候,它的用处又变得不大了。”

  可惜恰恰大多数对北京抱有幻想的人,都是不上不下的夹心层——认为自己有实力去争取跻身既得利益者的行列,却总能轻而易举地被政策一脚踹回现实。

  房价如是,所有因资源倾斜而带来的无力感皆如是。

  【3】

  精神农民工

  未来会被逼走的人也许会只增不减。在严格控制北京常住人口的死命令面前,北京从前没有、将来也不会真心实意想要留下谁。

  为了把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内,近年来北京出台的人口清理政策越来越严厉,从“以房控人”(严控城区住宅增量、消除群租房),到“以水控人”(按水资源来测算城市容量),到“以业管人”(清除一系列小商品市场),到“以学控人”(提高非户籍人口子女的入学门槛)。所有政策都指向了提升生活成本、抬高居住门槛的手段。

  比起掌握了话语权的人,能在忍无可忍后、主动离开前写篇10万+的爆款文章发出一声悲叹,被驱逐的小摊贩、个体户只能默不作声地成为那被迁移的“低端人口”的一份子。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关照,政策一样在收紧,进入北京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

  2015年9月,时任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祖德曾公开确认,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会少不会多”。

  “进京指标多分配给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是高科技单位,最需要人才的非公经济,如民企和私企却几乎没有进京指标,所以指标分配一直‘不均’。”

  高昂的生活成本、严苛的户籍制度带来的种种不便,想卡走的不是个体,而是家庭、是围绕一个孩子的几代人、是想要扎根在这里的群体。

  唯一能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只有雾霾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连不够“好”的本地人也有被驱逐的可能。

  去年,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公开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区的试点机构拿到了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

  这条政策迅速被解读为“把收入不高的北京老人轰到河北天津去”。在舆论哗然和老人组织示威后,这类信息虽然不再见诸报端,但相关工作却在暗地里加速推进,比如北京人可以在河北天津报销医药费,这被认为将让一部分北京收入较低的老人获得搬出北京的动力。

  难怪有人说,大城市无非是拿年轻人当精神上的农民工,索取着你的青春之后,却任由你在迷茫中走投无路,到了某个节点自动黯然离开。这个节点甚至和你是谁、你创造过怎样的价值无关。

  个体的命运在宏观的数字面前,都宛若草芥。

  【4】

  提线木偶

  面对这样的疯狂和挤压,人的选择的确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陷入有钱却买不到什么的困境,只好克服种种麻烦用这钱去换个移民身份,算是上个保险;

  有人咬咬牙、掏空全家的积蓄买了套房,在被成为房奴之后,也加入到希望楼市永涨不跌的交易链条中;

  有人过着无房无车无对象的三无生活,一分钱掰三瓣花攒首付,咬着牙熬满了五年,却在轻易推出的房地产新政面前手足无措;

  有人狠狠心抛弃了在北京打下的根基,放弃了以前十几年的奋斗,退居二线找回生活的尊严;

  有人干脆树立起了无房也无妨的观念,觉得一辈子租房也没什么不好。

  不同的态度和观念,难免碰撞。今天你来一篇《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马上有新文章说清华学姐这鸡汤我喝不下;明天你说你替北京感到可惜,马上有人出来说城市总是偏爱年轻人的,没什么好可惜的……

  所有人都在为了一个失控的现状变得焦虑,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出路,一边比拼着谁逃得更漂亮,谁出卖了更少的尊严,谁委曲求全得更少一点。

  但不管怎样,一切的魔幻现实主义都总有出口,日子总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过下去。在什么都堪称疯狂的时代,我们变得像被高房价、被户籍政策、被城市病、被糟心的一切操控的提线木偶,学会了顺着这节奏跳舞,才不会被甩出时代的旋涡。

  可是疯狂的表象后,到底是谁把每一个只想过安稳小日子的人逼成了这样?那只操控着提线木偶的手,到底是谁?

免责声明: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无意中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2、本站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一扫爱房网官方微博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搜索“江西爱房网”即可添加爱房网官方微博

扫一扫爱房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搜索 nclfang 即可添加爱房网官方微信

匿名发表
 
恒大绿洲摄影大赛是免费的吗?有车吗?
免费的呀,不要钱。通过爱房网免费报名,7/8号会有车免费送过去的呀
请问保利半山免费看电影的活动现在还可以报名吗?
不太清楚,应该可以吧。预约星期天的啊。具体你打电话咨询一下哟。
你们什么时候还有看房团呢?
需要参加看房团的,可以打电话给我们的客服(400-0791-363)进行报名咨询,如果集中报名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我们会考虑组织安排哦。...